中国历史上10大最震撼世界工程:靠得住的股票投资
1.北京故宫——明朝——朱棣
2.万里长城——秦朝——嬴政
3.京杭大运河——隋朝——隋炀帝
4.都江堰——战国——秦昭王
5.乐山大佛——唐朝——海通和尚
6.秦始皇陵——战国——吕不韦
7.敦煌莫高窟——北魏——拓拔氏
8.坎儿井——西汉——汉宣帝
9.灵渠——秦朝——秦始皇
10.襄阳护城河——西汉——汉高帝
永乐四年,朱棣决定迁都北京。
历时十四年,直到永乐十八年才基本完成。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紫禁城不仅是皇帝的居住地,也是政府政务的中心。
故宫的规模宏大,整个宫殿群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拥有七十多座宫殿和九千余间房屋。
其四周被高达10米的城墙所围绕,周围有宽52米的护城河。
故宫南部为外朝,北部为内廷。
外朝是皇帝举行朝会、祭典和重大仪式的场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
宫殿的左右两翼是文华殿和武英殿,分别用于文官和武将的办公。
北部的内廷则是皇帝和后妃们的生活空间,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核心,三宫并列。
内廷的后部是御花园,是皇帝休闲和享乐的地方,而东西六宫则是后妃居住的区域。
故宫采用了榫卯结构。
这种结构并不使用钉子,而是通过木材的相互嵌合来加固建筑。
榫卯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
它的特点是结构紧密,能有效避免木材的变形。
此外,故宫的建筑中还大量使用了“斗拱”这一元素。
斗拱结构不仅支撑屋顶,还有效抵抗地震带来的冲击。
明朝末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占北京并焚毁了紫禁城,大部分宫殿在火灾中被毁。
然而,清朝入主北京后,顺治帝于1644年重新接管了紫禁城,并开始了修复工作。
康熙帝在位期间,针对紫禁城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重建。
至康熙三十四年,紫禁城的修复工作基本完成。
清朝时期,顺治帝和康熙帝都曾在乾清宫办公,处理朝政事务。
然而,雍正帝即位后,决定将养心殿作为自己的寝宫,并开始了对该殿的扩建。
养心殿位于内廷的西侧,最初并非为皇帝所用,但它逐渐成为了皇帝的日常办公和休息之所。
雍正帝之后,历任皇帝如乾隆、嘉庆、道光等都曾在此居住。
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建立,紫禁城成为了中国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的皇宫。
宣统帝退位后,紫禁城未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
宣统三年,清朝末帝溥仪在退位后依照《清室优待条件》,继续居住在紫禁城的“后寝”区域。
尽管帝制已废除,溥仪依旧享有某些特权,宫内的机构如内务府、宗人府等也没有解散,甚至遗老遗少仍旧行古礼。
紫禁城一度成为了一个与外界相对独立的“国中之国”,为时数年。
然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大规模修缮和文物整理,故宫博物院开始正式运行,并于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接待数百万游客。
故宫博物院内收藏着众多珍贵的文物。
《平复帖》是西晋书法家陆机的书法杰作,被誉为“法帖之祖”,它是流传至今最早的法帖之一。
此作品以草隶书写成,共9行84字,用墨微绿,纸质呈麻色。
它是陆机所写的一封信,内容包含了作者对身体不适的叙述。
另一件不可忽视的国宝是《梅鹊图》。
此幅缂丝作品出自南宋沈子蕃之手,沈子蕃的缂丝工艺以其色彩高雅、造型生动而著称。
《梅鹊图》长104厘米,宽36厘米,描绘了梅花和鹊鸟的精致画面。
青铜器也是北京故宫的重要收藏之一,其中酗亚方樽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尊方形的青铜器高45.5厘米,肩部饰象首,身上刻有兽面纹和夔纹。
此器铭文表明它是为祭祀而制,用于供奉诸位王后和太子。
此外,《清明上河图》作为北宋张择端的风俗画作品,画卷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了从乡村到城市的日常生活,长卷的形式和散点透视的构图。
在宋代的青玉云龙纹炉和元代的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中,故宫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成就。
参考文献:[1]许凯.博物馆藏品管理机制探析——基于故宫博物院实践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靠得住的股票投资,2024(1):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