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经济强省,广东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全力推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以创新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2月18日上午,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召开“广东厂家新技能”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制造业创新发展情况。
南都·湾财社记者从会上获悉,广东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9%、11.6%,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56.4%、31.5%。广东省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稳固,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大型工业企业已全部设立研发机构,全省约90%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研发经费、发明专利申请均来源于企业。
凭借各自优势产业,广州、深圳、东莞三地分别开拓出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移动终端等独具特色的制造业创新路径。在这些新赛道上,亦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它们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重塑传统制造业发展格局,激发产业活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抓载体、抓重点、抓主体、抓资源
广东做制造业创新的先行者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创新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营造企业创新的良好环境。”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肖振宇介绍,从具体工作看,广东抓载体、抓重点、抓主体、抓资源,聚力推进科技产业互促双强。
高质量平台有利于孵化创新成果,广东紧抓载体,完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据介绍,广东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搭建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建设工业设计中心,推动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其中,广东累计获批5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搭建22家工业领域的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广东大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抓住创新重点。肖振宇表示,广东全力推进实施“突围工程”,在一批领军企业带领下,5G、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一大批产业链关键技术和产品进入全球第一方阵。其次,大力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在高端模拟、智能传感器、化合物半导体等领域布局投产。此外,广东还推动核心软件攻关成果通过测试并纳入试点应用清单推广,积极引进核心软件企业落户。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力量,广东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作用。一是大力培育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广东累计培育190家国家级、727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8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2.7万家,均居全国前列。二是大力培育企业技术中心,累计培育174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三是大力推动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赋能,近五年来累计超过4.5万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4.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而在抓资源方面,广东加快人才、金融等创新要素集聚。一是加强制造业人才建设,将人才要素与产业政策衔接挂钩。二是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支持。2021年以来,广东累计推动141家专精特新企业登陆A股市场。今年1-10月,推动8家合作银行为超10万家次战略性产业集群企业(项目)新增融资近1万亿元;为2.31万家次专精特新企业新增融资1852亿元。
打造战略性产业集群
地市走出特色产业创新路径
作为创新的摇篮,南粤大地滋养着众多产业蓬勃发展。广东各地市立足自身优势产业根基,探索开拓出一条条独具特色的创新路径。在新闻发布会上,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分别介绍了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移动终端等制造业发展情况。
生物医药产业是广州聚力打造的战略性产业集群。广州市工信局副局长王玉印介绍,广州从企业端、需求端、人才端和人工智能技术端“四端发力”,一是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持续提升研发能力;二是以需求为牵引,拓宽创新药械应用场景;三是以人才为驱动,加速前沿项目落地转化;四是以AI技术为引擎,强化研发、制造和诊疗效能。
“近两年来,我市投向生物医药领域的基金已超300只,认缴规模合计超2800亿元。目前,我市已汇集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企业 6800多家(居全国前三),其中世界500强企业 12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王玉印表示。
深圳锚定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的目标,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深圳市工信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处一级调研员王宁介绍,深圳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比亚迪、华为等龙头企业引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刀片电池、DM5.0、鸿蒙座舱、乾崑智驾等先进技术和产品加速迭代,元戎启行、速腾聚创、卓驭科技、汇川技术等一批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快速崛起,众多企业跨界合作、融合创新,黑科技产品持续上“新”、上车应用。
深圳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走在前列,出台国内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地方法规,率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十项地方标准,加快搭建“特区立法+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标准”法规标准体系,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商业化应用提供依据和管理规范。未来,将加快推进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建设,打造自动驾驶出租/公交、无人小车、无人环卫车、智能集卡等多元创新应用场景。
而立足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的东莞,则在智能移动终端领域精耕细作。东莞市工信局副局长刘庆棠表示,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市第一大支柱产业,其中智能移动终端产业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1-10月,东莞市智能手机产量1.58亿台,同比增长10.8%。依托终端产品的加速生产,1-10月东莞市集成电路产量30.6亿块,同比增长73.8%。
“2023年东莞市智能手机出货量2.23亿台,全球(11.4亿台智能手机)每出货5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来自东莞。目前,智能终端产品约90%以上的元器件可以在东莞本土的企业中找到配套及服务。”刘庆棠表示,东莞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正向世界级迈进,拥有华为、OPPO、vivo等全球智能移动终端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接下来,东莞将加强技术创新研判,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推进“芯、屏、核”等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攻关,并探索智能移动终端未来发展领域。
多项关键技术填补空白
广东企业展现创新风采
今年年初,广东出台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未来生命健康、未来材料、未来绿色低碳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抢抓新风口。上述广州、深圳和东莞等三地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代表的正是广东产业发展新热点新赛道。
在新闻发布会现场,24家展出代表企业大多也来自这些赛道,纷纷“亮出”自己的新技能。“我们自主研发开创性可重构数据流AI芯片架构,并率先实现该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规模化商用,开创了一条全新的AI芯片技术路线。”深圳鲲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鲲云科技”)副总裁栾丽红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公司推出全球首款数据流AI芯片CAISA,填补了国内数据流AI推断芯片领域的技术空白。
栾丽红介绍,CAISA系列芯片突破内存墙瓶颈及制程工艺逐步放缓制约,基于28nm工艺的芯片成本对比国际同类产品仅为1/3,芯片利用率提升11.7倍。这种突破创新则基于团队三十余年的定制计算技术积累。
南都·湾财社记者留意到,现场还有不少企业均掌握着关键核心技术,在各领域成为“破壁者”。比如,来自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其40.5K绿色环保灵便型大开口散货船突破了国外垄断;又如来自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的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智能船艇操作系统IVOS突破了海外技术封锁。
有的企业不仅勇攀技术高峰,而且其引领的技术创新还成为推动产业蝶变的关键力量。成立于2002年的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下称“嘉腾机器人”)专注于移动机器人(AGV)本体的研发和制造,主要用于园区内、车间里、仓库中的物料转运、柔性生产、进出库位使用。
“没有任何一家工厂是不需要搬运的。我们致力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做最好的AGV来帮助全世界人民搬运和跑腿。”嘉腾机器人业务经理徐家园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有了AGV,就无需人工找库存、分拣,可由APP自主识别,实现自动化管理。目前,嘉腾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重工、半导体、食品、机场等各行各业。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片充满机遇与活力的热土,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为企业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坚实的物质支撑,浓郁的创新氛围则赋予企业创新所需的灵感源泉、人才资源与政策保障。栾丽红表示,团队回国后选择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落地,看中的就是它的地理优势。
“大湾区的制造业很发达,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基础,会产生许多应用场景。同时这里也有非常好的创业环境,总能感受到创新活力。我们创始人喜欢说一句话,我也觉得说得很好,‘大湾区从来不会让任何一个创业者失望’。”栾丽红说。
申万菱信合利纯债债券A为债券型-长债基金正规的股票配资app,根据最新一期基金季报显示,该基金资产配置:无股票类资产,债券占净值比104.13%,现金占净值比0.72%。